网友6889219(不知道你叫啥,只好先用你的ID称呼你吧),
看了你的帖子,我觉得之所以有必要跟你澄清我写外资企业VS.内资企业那篇文(甚至包括通才VS.专才那篇)的逻辑,是因为或许我是犯了做管理咨询时的职业病——习惯拿着“世界最佳实践”去向不那么“先进”的对象宣贯(或者用不好听的词形容为“说教”),即便采取的中间方案走得再迂回,最终的长期目标也是向世界最佳实践无限靠近。所以在衍生到阐述职业发展观点时亦如是,那便是一个财会专业毕业生应该先去规范的、有着世界先进实践的外企,去学习两件事: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N年后不管去外企还是国企、民企都能把学到的这些先进实践用于服务的公司(我文中从来没主张在外企把牢底坐穿^_^),以期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所以我文中有一句话不知你注意没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业务实践才值得去学,如果一个单位的管理思想和业务实践在业内不先进,甚至落后、混乱、违规,那么在这种单位工作不叫“学”,那叫“长见识”。
看了你的帖子,我忽然觉得需要先做下自我批评:我的这种逻辑错了,起码不适用所有人 ,对于你这样的年轻人,更渴望的是被重用、被授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心里认为在职场的自我价值实现是来源于自主创新,并且领导也认可你的想法并帮你去在企业内推进,而非去学习别人现成的(这点我从你以前给我的回贴和站内短信中能感觉到,例如你利用自己的理工科专业背景自己琢磨出把化学知识融入成本核算的方法)。这也不失为一种职业价值观,可以说很多有创业意识的人也都秉承着这样的价值观,亦即追求脱颖而出优于追求卓越,相对于循规蹈矩地与企业一起成长,这种“跳脱”的精神也是异常可贵而值得赞赏的。所以,借这个帖子也同时向其他看过我那几篇文的网友澄清一下,如果是这种追求自主创新的价值观,可以不必理会我那些长篇大论了
下面说你的帖子(我挺高兴有你这样的质疑之声,我的那篇文的回帖中明显反对的声音不多)。你是想讨论央企和外企给员工的发展平台,那我就说一些我读过后的看法。
看了你的帖子,能感觉出你的核心论点是:央企较于外企的优势在于能给新员工很大发展空间。所以首先我先阐述一下我的观点的原则:评价一个企业好不好,与评价这个企业对新员工的职业发展好不好,是两个不同的事情。先不论你的情况的普遍性(你自己也承认不具备普遍性),但我认为你更多地是站在自我发展的角度去看你所在的公司,而忽略了公司自身的发展。
“我试问外企有哪家能给新人如此的成长空间????!!!!能这么快让新人独当一面!”
“哪个企业可以往海里扔几十亿、几百亿让你去学习并购、资产重组?哪个企业可以在经济衰退阶段,不断地并购,让你学习新的业务?哪个企业会让新人去负责财务经理的工作?”
“只有央企敢于不计成本地去让新人干活,所以只要你有本事,你想干多高级的工作,都敢让你去做!给我们这些人提供了成长空间,以非常快的速度独当一面,这些都是外企不可能给予的!”
这些都是你在举了4个例子后的观点,我看了以后一方面为你拥有这样好的机遇高兴(即依据我刚才阐述的原则“评价这个企业对新员工的职业发展好不好”),同时又犯了我的职业病——我真心为你的公司担忧(即依据我刚才阐述的原则“评价一个企业好不好”),除非你说的这些现象是片面和主观的而现实不是如此。
不知你举的4 个例子中除你之外的其他三人是否都和你一样是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人,如果是的话,那么在我看来,先不论及你公司如你形容的那般“在经济衰退阶段,不断地并购”、“往海里扔几十亿、几百亿”是否是正确决策这种经营层面的风险,单就你们公司这种大举用缺乏岗位相关经验的新人的人才策略(你自己负责预算、核算、合并报表、成本核算方法等多职能、你同事“每天掌控几十亿资金的调控,发债、融资”、“参与了十几个资本运作的项目和几百亿项目的并购”、“独立负责公司的一部分海外贸易工作还一直在跟进一个海外的并购项目”),对公司的发展就已是极大的风险,我简直有股冲动询问你公司的大名,然后告诉我以前公司HR 管理咨询组的主管合伙人到你们公司卖个人才发展的项目了 。
再如你在站内给我短信中提到的你以工作一年的经验现在的职级已相当于财务经理,我便回复你,这很可能只是因为你们公司严重缺乏人才,不是你果真胜任财务经理的职责,甚至我怀疑你是否真理解财务经理的职责是什么。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即使是这种情况我认为也不是这么用人的理由),而只是因为央企的领导们懒惰和缺乏负责心的话,那我只能呵呵了,天朝威武
当然或许你会说,你只关心你自身在短时间是否能有所作为,公司发展好坏关我P事,反正几年后学够了就走人了。。。好吧,我不得不表达我的观点——优秀的人才与优秀的企业是相互依存的。我能理解越年轻的人越希望快速提升、快速证明自己、快速跑在同龄人前面的成就动机,但我仍旧不主张人才被“拔苗助长”,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阅历时,必定有与之匹配的洞察力,以及把握不同人际关系和业务场景的成熟度,如同我们必须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直接跨到共产主义社会一样^_^。我在四大工作时,我就认为四大的人才策略已经够拔苗助长了,前些年经济繁荣的年份在所里做十二年也就三十四五岁的样子就升合伙人了,其它外企的同龄人没准儿十年八年还熬不到经理级别呢!但即使如此,四大也从来没有过象你一样做一年就升经理的例子啊!
不说你那三个同事的例子,就说你吧,看看你的工作职责:
“事业部的预算、会计工作,18家企业的合并报表,其中大部分都是生产经营的实体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税务、预算、每月的分析都是我自己做的,2012年财务决算是我一个人独立负责的,国资委报表每家企业有289张表要填;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统一,存货管理模型的建立是我下一步的工作;今年年底,我就开始独立负责事业部的预算工作。”
你看过我的那篇通才VS. 专才的文,所以应能了解你在你们公司的角色定位了:简直就是前、中、后台财务通吃嘛!以你上述对你公司的业务规模的描述,以及你提到的那许多海外并购项目和上市业务,我赶脚你公司的规模和业务线复杂程度应该不亚于很多跨国公司了,可是姑且不论该不该全交给你这样一个一年经验的新人,即使你很有经验,这样把所有财务职能(特别是前台“分析”的职能)全部荟萃在集团总部,起码也是财务组织“术业不专攻”的表现。啊~ 说到这,我要是现在还在做咨询的话估计又想去你们公司卖个财务组织与人才转型的项目了
好吧,先不说你公司组织结构合理性的问题,就说说你负责这么多事情是否都胜任(亦即做得对、做得好)。如果任用刚毕业的新人承担这么多职责是合理的,为什么很多公司录用雇员都强调具有N年相关经验呢?这就是企业运用人力资源支持经营管理的要义和逻辑:实务操作和在学校里学到的(包括课本理论、案例学习、实习经历)是有很大差距的,凭你是哪个名牌学校毕业、在校成绩有多好、有多少实习经验,多么聪明、多么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不能完全明白企业实际的业务经营中到底“怎么做是对的”,特别是“怎么做是适合这个行业和企业的”。
如果你只是在我开篇所述的“追求创新”与“脱颖而出”的价值观和成就动机下,相信自己的联想力能凭空“琢磨”出一套实践方法(从你“我的财务专业知识,远胜于同龄人”的豪言中可见一斑),还能说服领导去在企业内推进以验证你这种“创新”的效果如何,那不用理会我在此说的话。但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还多少有点保留(从你给我发的站内短信说你想应征去外企工作见识一番可以揣测),那我建议你看几个和不同领域的实务讨论帖子(这些帖子或为我主笔,或多少参与过讨论,并且我认为它们或多或少都不是学校里或任何财会证书上能学到的),你可以衡量一下,如果不看这些帖子,如果你的公司碰到同样情况,让你去实施或改进这些领域,以你现有的知识结构你能“联想”或“创新”出怎么做吗?
关于ERP系统:财务管理版版主的“财务人员捧起了“刺猬猬”是弃,是留?”的帖子曾上过论坛首页(http://bbs.colvillecom.com/thread-4912741-1-2.html),我参与过讨论并觉得对财务人员很有意义(当然里面一些回复显得见识短浅甚至可笑),并且这类知识也不是很多证书ca88亚洲城网址中能详细涉及。众所周知,企业运营到一定规模(你公司当属此种情况)运用ERP 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但据我以前做过的国企和民企客户的企业信息化情况来看,采用用友、金蝶等国内ERP 软件居多,只有一家上市的国企用的是SAP ,并且即使用用友、金蝶等ERP 方案其所用模块和功能也极其有限。本帖讨论的是外企遍用的SAP ,它和国内的ERP 解决方案相比,是否能反驳你“外企就那么无与伦比吗!”的质疑还有待商榷,但我能告诉你从达到的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来评价,二者决不是一个级别的。
别的专业领域的实践(如全面预算管理)我暂时还没找到相关的有价值的帖子,也无法评价你那三个同事做的并购上市资金运作等领域的实践方法如何(况且这些领域与资本市场成熟度等外部因素相关,也不好做评价),但以上几个主题是跟你现在的职责颇为相关的,它们足以让你重新思考:抛开企业文化和人际关系错杂的因素,你所在的央企是否真能带给你很大学习和发展空间?你是否真的满足于自己琢磨出的那些实务做法带来的成就感?你站内跟我提到想去外企,却又因为现在自己已是“财务经理”的级别不屑去外企做初级级别的职位,才工作一年就有这样的对“机会成本”的考量和虚荣心,是不是有点短视?
先就你帖子里的第一节写这么多,你帖子里的第二三四节明天我再回吧。(本来今晚没打算写的,无奈下午喝杯咖啡睡不着觉所以就跟你多blabla几句)
|